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距离;艺术家邓国源 x收藏家许益谦

「人、自然、艺术这三角关系,每位艺术家的创作都在这范围里,而其中的重点,则是距离。」
台北寶吉祥艺术中心于8/7 (六) 推出当代艺术家邓国源个展「花团锦簇」,寶吉祥艺术中心顾问也是博上广告董事长、台湾重要收藏家许益谦先生,与艺术家邓国源进行了一场关于花、大自然的想像碰撞与谈话。

 


艺术家邓国源 博上广告董事长、收藏家许益谦先生

 


邓国源展览现场,寶吉祥艺术中心


寶吉祥艺术中心
邓国源老师长期以花与大自然为创作主题,花朵一直出现在邓老师的作品里,这也是艺术史的经典主题,请邓老师分享当初的创作动机,为什么会选择「花、自然」为主题,以及许顾问您的看法?

 

收藏家许益谦 (以下简称许益谦):
花与自然是经典的创作主题,我的艺术收藏主要是以绘画类为主,其中又以花的主题最多,为什么呢?在室内空间里,一件花的作品可以改变环境,它就像窗户一样,把封闭的环境打开,提醒观众原来人是属于大自然的。而在艺术史上,「花朵」的杰作很多,像是梵谷、莫内的花,范例不胜枚举,花对于艺术家来说具有特别的情感和意义。而邓国源老师的作品,直观的视觉上是花团锦簇,但相似于花朵以及不相似的感觉并存于他的作品之上,这很有趣,绘画类一般来说,有区分成客观的写实和主观的写意,邓老师属于后者。


艺术家邓国源 (以下简称邓国源):
我一直以来的创作,都以花园为主题,像是中国园林为世界园林之首,以前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方式,寄托大自然的感受于园林之中,整个层面来说,园林、花园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概括,通过这种概括,反映了大自然最美好的一面,以及某种程度上,我用花园承载了许多理想,譬如古代人用诗歌描绘自然,诗歌寄托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理想和感受。我藉由花园之意,承载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。中国明清时代的花园,在当时是从朝廷引退的官员,或是地方上的贵族为家乡而建造,用它来寄托理想,花园主题的确立,主要就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,以及我对大自然的浪漫想像而确立,并希望从不同角度去探索自然、人、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。


寶吉祥艺术中心:多年来邓老师的创作经历了水墨、油画、装置艺术等变化,是不是也和邓老师看待大自然的方式变化有关?

 

邓国源:自然、人、艺术这三角关系,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都在这个范围里,人终究是离不开自然的。我曾经在德国做过一个展览,展览主题是「距离」,我觉得「距离」是个重点,艺术家与自然的距离,人与艺术的距离等等,其实是艺术家要去描述的东西,怎么说呢?这像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,艺术家表达自然的角度和距离,也可当作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。回到这三角关系,这之间的距离要如何拿捏?艺术家就是循着这个问题,不停地去追求自己的方向和解答,艺术家走的越远,对掌握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准确。



邓国源作品「在花园No.18」 压克力颜料,透明罩。 60x80x5 cm


寶吉祥艺术中心:邓老师早年曾在德国学习,也两次在德国著名的路德维希美术馆展出。该馆以收藏抽象艺术以及超现实主义作品而闻名,请邓老师分享在那边展出对您创作的影响?以及这两种重要的艺术类型与您作品的关系。

 

邓国源:我曾两次在路德维希美术馆展出,2008年我第一次到该美术馆办个展,名字就叫「在花园」,当时展出水墨作品,之前曾在路德维希美术馆展出的中国艺术家只有高行健先生,而去年2020年是方力钧,我第二次去个展是在2019年。通过这两次在路德维希美术馆的展览,第一是确立了我的创作方向,不管是水墨、装置或油画,展览给予了我创作上的信心,比较特别的是美术馆第二次邀请我的时候,在这次办展过程中,我在装置作品里大胆的使用了有别于以往的媒材和配色,也是这个经验促使我更勇于实验并挑战媒材上的不停转变。

 


2019年邓国源于路德维希美术馆个展

其实无论是抽象艺术还是其他流派,都与现实、自然之间的距离表现有关,亦或是透过作品提出新的距离,它都是艺术上的一种创新,感谢许顾问评论我的作品中提到的「新超现实主义」,许顾问的评论给予了在美术史上新的意义,艺术家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其实不会注意这些,许顾问点重了要害,我作品中的每个笔触或是符号,不是尝试去表现具体的花朵,而是视觉经验中的相似感,或是超过视觉经验,和「相似于花朵」的距离拉得很近,但又不是全然的相似,许顾问看到了这个重点。  

 

许益谦:邓老师的花园也让我想起了中国文人情怀,唐诗「金缕衣」里写到:「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」,可以想像邓老师发自内心的、那种传统文人对美好浪漫的想像,并透过描写花园表现出来。邓老师作品不只是色彩或颜料的呈现,也透过立体纬度的堆叠,让观众会有自己不同的想像,花团锦簇,百花齐放,一个好的艺术品可引导观众进入其中,这是我的感受。

 

邓国源:我认为艺术家在一生的创作中,有三个过程,第一是「画他」,就是画的很像,第二个是「画我」,算是自我剖析的阶段,第三个是「我画」,这是自己目前的阶段,希望透过作品充分地表达自己。我在欧洲观察普罗旺斯、杜赛朵夫的花园,加上自身过往传统文化的薰陶,我将两者浓缩在作品里,期待每个人在作品中可找到自己关于花的共同经验,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,艺术可以唤起记忆、有观众的经验参与是最好的,而作品外层的透明罩子,则隐喻封存的记忆、情感、生活的片段等。

 

寶吉祥艺术中心:邓老师的创作媒材非常广泛,触及绘画、装置及影像等多种形式,并始终抱持着与昨日更不一样的想法持续创作,许顾问怎么看待邓国源老师勇于实验的态度? 

 

许益谦:邓老师的创作核心很清楚,作品中堆积的不只是颜料,而是像情感的寄托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。谈到邓老师的媒材,我特别喜欢2016年的装置作品「诺亚花园」,作品透过镜子与动力装置,表现了虚幻、现实与自然的交错,其实邓老师创作了那么多,就是在建立如上所述的三角关系;自然、人、艺术之间的距离。

疫情间我曾看到一篇报导,因为封城和隔离,人类的活动减少,地球的臭氧层反而自动修复了,而河流也变干净,鱼也出现了,这就是自然的巧妙和精神,我引用艺术家杉本博司的说法:「什么是艺术?艺术是种技术,将看不到的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技术。」无论媒材如何演变,艺术贵在核心思想,邓老师作品的核心就是三角关系的建立,只是透过不同的媒材。

 

邓国源:我认为艺术家分成两种,第一种是为人民服务,自己属于第二种;为艺术而服务,我希望开创各种不同的形式,如果方向明确,不同材质、形式都能表达中心思想。例如2016年的「诺亚花园」,我通过镜子的折射,将不同的平面投影到另一个平面上,建立一种让观众参与进来的世界,某种新世界的产生,我觉得也是艺术家的任务。

虽然自己没有刻意执着实验的精神,但就是想用不同的东西表现自己的想法,感觉自己一直停不下来,始终在想新的方式。我分享自己在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展览的经验,2019年的个展叫「蝴蝶占领恐龙的花园」,当时做了600个用玩具改造的小动物装在几何形的镜子前面,随后我邀请了五十位不同职业的观众,像是科学家、法官、政府官员等,请他们写下五十年后人工智能对生物变异的想法,我把纸条藏在了每只小动物的里面,如果现在打开就会有五十位不同职业的人,对未来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自然的预测,很有意思,里面什么样的内容都有,这是我做为艺术家尝试把握时代现况、及时代思想的实践。

 

寶吉祥艺术中心:艺术和生活都在不停变化,请问两位老师怎么看待艺术和生活的关系? 许顾问也是台湾重要的收藏家,请分享一下艺术收藏之于生活的意义?

 

邓国源:我觉得做为艺术家,艺术与生活是分不开的,艺术需要吸取生活的能量。此外,我觉得艺术家需要想像力,人类长久历史以来,没有想像力就没有艺术与科学的产生,生活需要想像与浪漫,艺术一样需要。如果人类生活在浪漫的想像里面会觉得幸福,这也是生活与艺术之间的一种关系。

 

许益谦:小时后我父亲送我去写毛笔字及篆刻,虽然没有成为艺术家,但引导了我去接触艺术这件事情,现在觉得艺术已是我身体的一部分,对我来说是件自然的事情,就像古代有一句话说:「不可一日无此君」,艺术给与生活美好的经验,像是之前提到自家的客厅,就是充满以花为主题的、不同艺术家的作品,当我静静地待在家里时,想像风吹拂的花香,这就是一种艺术带给生活的美好、丰富,一种心灵富足的感受吧!艺术就在生活里面,它如果是自然而然发生、接触、感受的,它就没有问题。如果生活中一直与艺术在一起,我们会直呼好幸运,因为我们认识它,艺术是我们用尽一生心力都没有办法探索完的,就像一座永远采不完的矿场,它也是流淌的血液、跳动的脉膊。

 



邓国源,2016年新加坡双年展装置作品「诺亚花园」

 


邓国源展览现场,寶吉祥艺术中心

 


邓国源展览现场,寶吉祥艺术中心



「在花园No.11」 压克力颜料,透明罩。 60x80x5 cm

 


「在花园No.16」 压克力颜料,透明罩。 60x50x5 cm

 


「在花园No.18」 压克力颜料,透明罩。 60x80x5 cm

 

 


寶吉祥艺术中心
台北市中山区敬业二路69巷28号一楼
周二至周六,上午11时至晚上7时
预约参观|+886-2-85020278